市民“可感知”市長“可信賴!海信“智慧新生活之城”再升級
陳維強:海信“智慧新生活之城”已實現150余智慧場景15000余項智能問答
“海信提倡的智慧城市,是讓每一個市民都能有‘溫度’感知的城市,是對每一個體都有利的城市”。9月27日,海信集團控股公司高級副總裁陳維強博士在2021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大會主論壇發言中指出,海信智慧城市戰略的核心,不是堆砌數據中心和智能設備,而是通過對家庭、社區與城市的全場景打通,為市民打造便利、健康、智慧的生活體驗。
2021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大會以“科技融合產業,生態賦能經濟”為主題,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領軍企業海信在會上提出了建設“智慧新生活之城”的戰略目標,并首次發布了生態合作戰略和城市IOC系統。會上,海信還與南開大學聯合發布了業內首個“城市醫生知識庫”研究成果,為大型政企用戶提供基于城市全場景的精細化治理 “指導手冊”。
陳維強博士在發言中指出,海信近年來從頂層設計入手,打造了以“人的體驗”為核心的“智慧新生活之城”解決方案。海信憑借自身在家庭、社區、城市領域積累的豐厚經驗,借助B2B、B2C兩端業內領先的智能硬件設備入口,首次實現了將智慧家庭、社區與城市全場景、全業態打通,從城市底層架構這一根源入手,為市民的生活體驗賦能?!昂P艔臉I務應用角度出發,在‘城市云腦’和‘海信云腦’雙云腦架構下,實現數據、業務的深度融合,從中挖掘體驗場景?!标惥S強博士介紹說,截止到目前,海信已經成功打造了150多個智慧場景,海信“智慧新生活之城”藍圖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建設智慧城市,其根本目標在于建立一個智能化、以人為本的生活圈。海信“以人為本,應用導向”的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也和與會專家、院士的觀點高度一致。此次大會上,三位院士領銜掀起了一場建設智慧城市的頭腦風暴。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高文認為,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城市大腦的核心能力的提升,還存在算力底座、數據感知等挑戰,并提出了數字視網膜技術的相關解決框架。目前,他負責的鵬城實驗室已經與海信合作,在深圳光明區進行了相關實驗,并計劃后期在青島落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吳志強以《AI賦能城市》為題與大家進行了分享,他表示,智慧的東西一定不是為了智慧而智慧,而是要把問題非常聰明地解決,隨著AI技術的發展,一座城市的智慧水平、情商和情緒,都能被實時監測并跟進提供解決方案,未來城市的發展將迎來無限可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通過線上形式以《基于數字孿生的智慧城市》為主題,和大家分享了相關前沿理論。
據介紹,海信智慧場景的落地,主要依托海信愛家、信我家、智通城三大應用平臺,分別聯通了家庭、社區、城市三大領域。其中,海信愛家負責智慧家居全部產品的智能控制、協同與拓展,是家庭的好管家;信我家負責智慧社區的設備管控、物業管理和生活服務,是生活的好幫手;智通城負責智慧城市的治理與服務,是政府管理、決策和市民生活的好助手。這三大應用互聯互通,共同為海信智慧新生活賦能。
例如,在家庭中,以電視為交互渠道,獨居老人可以在線與老友“面對面”打撲克,小朋友可以借助“虛擬小劇場”畫面實時向遠方的親戚朋友表演歌舞節目,多年不見的閨蜜好友可以實現“跨屏”合照,AI冰箱能夠智能地記錄食材、管理食材的新鮮度……
在社區,當居民做飯“缺蔥姜少油鹽”時,通過冰箱觸摸屏便可下單,社區機器人會即時送貨上門;而社區入口道閘的攝像頭可將識別到的車牌信息對應到家里的電視屏上,提醒住戶親人到家的信息……
在城市端,面向政務,針對城市管理者關心的重點工作,通過海信城市云腦賦能下的領導駕駛艙,市長等管理者可以快速的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準確、可靠的分析結論,協助市長等城市管理者做好日常決策。面向市民端,海信開發了“智通城APP”,在業內首次實現了全程語音交互,無論子女上學、醫院就醫還是買房賣房,都能以對話的方式從系統中獲取想要的結果或建議。陳維強博士說,目前海信智通城APP已經支持教育、醫療、政務服務三大類15000項以上常用問題的智能問答。
“未來的美好生活一定是從產品到場景再到情景的跨越,一定會最終指向‘人的幸?!@個根本?!标惥S強表示,未來,海信將以“智慧”為主線,在核心技術攻關、軟硬件產品升級、平臺化運營、生態化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推動個體的進步、家庭的進化和城市治理進程的協同發展,海信堅信,科技是為人服務的,海信的“智慧新生活之城”,將溫暖越來越多的家庭,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