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信網絡科技公司與賽文交通網聯合主辦的“信控中國——云上走進系列活動”正式啟幕,將通過為期五個月的云上論壇,分別走進青島、長沙、濟南、煙臺、銀川等五座信控“模范”城市,深度解讀當地信控實踐。
今天下午,青島交警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勤務管理科科長程浩作為第一期“走進青島”云上論壇的首期嘉賓,為我們帶來了《青島交通信號控制應用實踐》主題分享,海信城市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陳曉明也在論壇上做了《青島信號優化創新實踐——交通醫生》,詳細介紹了海信協助青島交警開發的“交通醫生”信控模式。
01 七年殷殷治堵之路,青島成功摘掉“堵城”之帽
青島近年來的交通治理成效顯著。在高德地圖出具的《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指出,青島交通治堵延遲指數連續大幅下降,成功摘掉“全國十大堵城”的帽子,被評為“治堵最典范城市”。
例如,在青島的東海路(珠海支-燕兒島)平均行程時間均值較原先減少36.35秒,行程時間下降24.37%;原先擁堵較明顯的山東路、金水路和重慶路等,通行狀況也得到了較大改善。
圖 | 青島交通街拍
據悉,青島智能交通建設始建于2013年10月,至今已近七年時間。與大多數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模式相同的是,青島市在初期也采用“智能前端+交通控制大腦”的建設思路,基于建設的200余個多目標雷達檢測設備,突破定周期控制,實現信號動態優化,先后建設了10 個單點優化、46 個感應式綠波、10個行人二次過街、5 條協調優化、23 個瓶頸控制??傆嫿ㄔO路口800余處,設備聯網率超過90%,綠波協調率超過85%。
此外,青島交警秉承工匠精神,從廣泛的市民調查入手,深入了解民眾真實地出行需求和困難,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精細化的交通組織優化工程。累計完成交通組織優化方案553個,路口交通組織優化方案481個,區域單向交通微循環方案72個,潮汐車道8處,可變車道9處,待行區38處,主輔分控11處。
02 七年經驗思考:信號優化流程應有閉環
經歷了近七年的信號優化應用實踐,程浩認為,“自適應交通組織優化”對場景有較高要求,只有經過人工挑選的一些場景自適應才能持續穩定運行,很難做到全城覆蓋;而精細化管理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受人力資源限制,往往存在問題發現不及時,效果跟蹤不閉環的問題,交通治理過程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頻頻發生。
程浩總結道:“我們認為無論是自適應控制還是精細化管理都不是信號優化的全部,一個完整的信號優化流程的內涵,應是建立從問題診斷、策略生成、方案優化、效果評價的閉環流程,以‘交通醫生’的理念來治理交通?!?/p>
03 “交通醫生”是今后青島發力方向
從2019年起,海信已在協助青島交警實施開發“交通醫生”相關功能,預計該系統將在今年11月份上線正式運行使用。
正在建設的“交通醫生”系統,預計可以實現針對城市交通治理的科學閉環,其系統規劃可包含交通問題診斷分析、優化策略推薦、自適應控制、效果評價四大部分:
1、交通問題自動識別與診斷,問題診斷準確率大于80%:實現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交通問題發現與診斷功能,解決6類交通問題發現不及時,問題原因不清楚,人工巡檢工作量大等問題,實現問題自動發現。
2、策略自動推薦和信號智能控制,準確度大于80%:實現5大類6種信號調優策略的自動化推薦,輔助人工制定信號優化方案,減少對信號調優專業人員的依賴,同時對信號方案進行持續優化。
3、精細化和場景化的配時方案優化:豐富自適應控制方式,覆蓋更多的交通場景,進行精細化和場景化的配時方案優化。
4、效果評價:基于信號調優策略建立評價方法體系,實現對常用的綠波協調、緩進快出、截流控制等策略場景控制效果進行專業性評價,跟蹤運行效果,以此促進調優工作的持續開展。
目前,“交通醫生”系統已初步完成了原型建設,后期會根據青島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研究。
“未來,當青島‘交通醫生’系統最終建設完成后,可實現信號的全流程自動優化和閉環管理,真正做到交通運行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焙P懦鞘薪煌ㄊ聵I部副總經理陳曉明總結說。
深耕行業二十余年,協助青島交警進行交通治理七年,海信在交通治理技術、項目建設模式及未來發展方向等領域的探索從未止步。推動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海信與全國交警一起砥礪前行。